本文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213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开篇声明:本文没有任何投资引导的内容和广告,请放心阅读)
这篇文章,和大家聊一聊2025年6月份,在中国香港股市出现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最新魔幻动向。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家主要从事提供金融服务的投资控股公司。
用国内的行话来说,就是券商机构。
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泰君安国际”,股票代码:1788.HK)
来给大家看看这支股票的市场表现,坐稳扶好:

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的涨幅,相信很多就算是股市纵横很多年的老股民,都不一定见过吧?
事出反常,必有妖,按照这个波动幅度,这个妖一看就不简单。
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那么这一幕魔幻表现,背后的逻辑和本质,就很值得拿出来和大家好好分析分析了。
这篇文章,就围绕港股市场,国泰君安国际这支股票最新的这一轮魔幻行情动向,深入分析成因和逻辑,并结合最新的行情变化,聊点市面上看不到的深度分析内容。
阅读提示: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促成国泰君安国际这一波魔幻股价表现出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里先为错过这一轮堪称魔幻的股价波动事件的朋友们复盘一下:
国泰君安国际的股价波动,最早是因为一条消息点燃的,国泰君安国际官方媒体,在6月24日,发布了这么一条内容:
图片来源:见图
这被舆论和市场解读为“该公司获得了香港稳定币相关业务关键牌照,也就是国家允许”。
接下来的故事,就很合理了:国泰君安国际6月25日创下天价和天量,股价单日暴涨198.39%,创下最近10年新高,单日成交量急剧放大至164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当然,也带动了A/H股的券商、互金概念大涨。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没到一天,6月26日早上开盘直接涨了90%到7港币,但收盘又跌到3.54,日内振幅105.68%,跌了将近一半。
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27日,也就是周五最后一个交易日,延续了跌势,不过跌幅有所放缓:
图片来源:网络
以26日的行情为例,当天碰了这支股票的人,妥妥的体验了一把过山车的快乐:
这么刺激的过山车好久没见到了,要是早上买入,不到半小时接近腰斩了,关键还是一只百亿市值的票。
这一轮的国泰君安国际魔幻股价表现的成因其实非常清晰明白,一个是“稳定币概念”,另一个就是“牌照利好刺激”。
就这么简单。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不仅仅是国泰君安国际:稳定币概念成市场新宠这事儿,靠谱么?
关于稳定币的相关讨论和分享,本号已有专题文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这里就不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一下。
这里主要从资本市场的表现和消息面上的梳理来和大家展开讨论一下。
6月26日,国内股市午后稳定币概念开始持续拉升,楚天龙反包涨停走出7天3板,科创信息、格尔软件、京北方等涨停,信安世纪、美登科技、朗新集团、长亮科技、拉卡拉等纷纷大涨。
消息面上,香港特区政府6月26日发表《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政策宣言2.0》展现特区政府对数字资产发展的愿景,并通过实践展示代币化的实质应用,推进应用场景的多元化。
实际上,近一个月以来,稳定币概念利好催化不断,美国参议院近日通过稳定币《天才法案》,标志着该院首次批准主要的加密货币立法。
香港也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该条例8月1日将生效。
(上图:近期稳定币大事件一览,截止时间:2025.6.26)
值得一提的是,自6月5日登陆纽交所以来,“稳定币第一股”Circle股价在短短十余天内股价一度翻了近10倍,从每股31美元的发行价一路飙升最高至298.99美元。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一路看下来,毫无疑问的是,当下全球,甚至包括中国国内的资本,用脚投票,把稳定币概念推到了一个众星拱月的位置上去了。
但是现在的稳定币一点都不稳定 ,不过只要沾上稳定币的概念,股价就会飙升,而且各路舆论和资本都在吹捧,赚钱效应明显,谁会在这个阶段去考虑稳定币这个东西靠不靠谱呢?
赌博炒作的氛围特征,非常明显了。
当然,客观来说,这轮资本炒作的牌照红利以及“稳定币”这个概念,明显还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阶段。
但是,资本泡沫虽然泛着迷人的光芒,但是背后的镰刀和陷阱,肯定早已做好了准备。
时代会变,但是人性这个东西,从来不变。
热度之下,能写出这样的观点的,不多见吧?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讨论:这一轮围绕稳定币的概念炒作,是真风口还是资本泡沫?
当下一个比较务实,也是很多人都在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接下来,该怎么看?
外围资本市场东西不多聊,我们把视线拉回国内股市和港股来看,一系列凭借“稳定币”概念,以及“香港经营牌照红利”开始躁动的公司和股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究竟是具有赚钱效应确定性,值得去参与的真正风口,还是只是一轮短暂而又危险的资本泡沫炒作游戏?
要讨论这个问题,两个底层逻辑的把握,至关重要。
第一个,不管外围对“稳定币”的炒作和宣传热度如何之高,对于中国这个极其注重货币和经济主权的国家来说,国内对于开放数字货币交易,以及稳定币流通交换这件事来说,别说短期,就是中长期,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想象力可言的。
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包括稳定币)与法定货币进行兑换、交易、支付和跨境结算,相关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在中国,跨境支付(如电商平台)通常通过银行渠道或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合规支付机构完成,使用的是法定货币(人民币、外币或数字人民币)结算,而非虚拟货币。
值得注意的是,6月,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推出的“跨境支付通”,实现了两地汇款秒到账。不少人猜测这是不是给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留了“小窗口”。实际上,香港即将开展的稳定币业务,明确禁止向内地居民开放,相关部门强调“跨境支付通”不涉及加密货币。
所以,港股那边的行情火热是合理的,但是国内炒作相关概念的公司,这里也不需要点名,有一个算一个,基本都是蹭热度,拉情绪的资本炒作套路,没有例外。
相当于给民营资本发放央行级别的银行特许经营牌照,在中国国内,可能吗?现实吗?
第二个,就是国泰君安国际的牌照红利这个逻辑了。
这就是信息差了,其实香港一直都允许虚拟货币交易,持牌机构有十来家,国泰君安国际获批只是又多了一家而已。在大部分人认识到这一点之前,是炒作的好时机。现在大部分人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已经被套住了。
所以当大家看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再进去基本上要被割韭菜了。就这么简单。
本质上,这一轮国泰君安国际的妖股行情,就是内资通过南下资本渠道,配合港资里应外合的做局收割。
券商用自己的股票来做局炒作,这不是基本操作么?
两个底层逻辑一梳理,结论其实非常清晰:不管是“稳定币”,还是“牌照红利”,都是资本泡沫。
当然,有反驳的观点也能接受,散户和投机玩家,在泡沫没有破灭以前,如果能保持这样的理性和谨慎,那也不会成为资本镰刀的核心收割对象了,是不是?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基于对这个最新股市魔幻表现的梳理和分析,能够得出哪些结论和启发?
关于这个热度很高的最新资本市场动向,该说的也就这么些东西了,能不能看懂,是一回事,现实里面怎么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文章最后,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首先来说,对于稳定币概念,是值得大家去关注和了解的一个新东西,稳定币本质就是区块链形式的货币代币,目前全球稳定币规模已达到2500亿美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对时代风口上的概念多了解一下,不是坏事,至少觥筹交错之间有谈资呗?
其次,对于炒作“稳定币”概念的相关金融投资,并不建议绝大多数连“数字货币软硬钱包”这样的基础概念都不知道的散户去参与。
不懂不投,不熟不投,对于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来说,最忌讳的,就是赌博心理和被跟风投机的风气氛围吸引。
最后一点,全球经济存量时代的状态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以前,人多的地方少去,热闹喧嚣的地方少去,这一点提醒,至关重要。
中国国家虽然在这些前沿的金融博弈战场上长期比较谨慎,个人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没错的,理性的来看,放眼全球,在玩金融这块,美国确实还是独一档的存在。
这就好比中国男足一样,水平到底如何没必要讨论,但是贵在要有自知之明,做好自己,踏实成长就行,不要想着什么表现一下,爆个冷门。
对于国内的资金和投资者群体,也是一样,在没有实操环境里面去谈概念,机会,还有风口,比纸上谈兵还可笑,贸然出手,恐怕血本无归就是必然归宿。
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拿捏人性的陷阱和套路,只要能躲开,就能生存发展。
对于国家是这样的,对于个人,其实也是一样的。
大风大浪,懂得安全第一,才是明智理性的选择,这是善意的观点。
以上,就是对2025年6月份,中国港股市场最新的一个魔幻行情表现事件,进行的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