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突然冒出来的RDA概念让不少人以为又是区块链新风口,可仔细看完全不是那回事——这玩意儿压根不是稳定币,而是政府主导的实体数据资产化。
上海数交所最近力推的真实数据资产(RDA),核心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税务、交易、质检这些数据变成可交易的数字资产。

但必须泼盆冷水:这和币圈熟悉的链上稳定币完全两码事。
现在最危险的是把RDA和数字货币混为一谈的误解。
上海数交所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资产通证化白皮书》说得很明白:通证化指资产权益证明数字化,不等于发币。
真正的应用场景在政务和企业端,比如航天信息的税务数据产品直接用于政府决策系统,东方国信的工业数据库进的是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
这些数据资产交易都在监管框架内运行,和去中心化金融完全不沾边。
看看五家被点名的公司更清楚方向:卓创资讯的大宗商品价格数据早被多地政府采购做价格监测;生意宝的1300个价格指数成了地方经济晴雨表;三维天地给药企做的合规数据方案根本没法炒短线。
最硬的航天信息参与起草了财政部《数据资产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摆明是国家队选手。
现在网上有些声音鼓吹RDA是“数据金矿”,但散户冲进去很可能踩坑。
2023年国内数据交易规模刚破2000亿,而企业数据合规成本暴涨三成。
更别说政策风险——去年网信办等五部门刚叫停NFT金融化,同样的监管大棒完全可能挥向数据资产。
冷静想想,政府要的是实体产业数字化升级,不是再造个币圈赌场。
那些喊着“布局RDA概念股”的大V,怕是连数据确权和数据质押的区别都没搞懂。
普通投资者跟风冲进去,小心变成新韭菜地的头茬肥料。
上海这波操作明显在推实体经济数字化,RDA本质是给企业数据明码标价。
卓创资讯的价格指数能进地方政府采购清单,生意宝的数据质押融资试点都是实打实的业务突破。
但某些人硬往币圈概念扯就离谱,证监会去年刚整顿过元宇宙概念股乱炒,监管红线摆在那儿呢。
航天信息参与财政部试点规则制定,东方国信的数据平台接的都是电网、基站这些重资产项目,三维天地服务的制药企业哪个不是严格受控?
这些数据资产根本没法像加密货币那样自由流通。
现在吹票的估计连浙江数交所官网都没打开过——上面挂牌的数据产品交易全部要走合规审计流程。
最该警惕的是二级市场炒作风气。
去年同样的套路炒过一波“数据要素概念”,结果像安妮股份这种蹭概念的从12块跌回4块。
现在吹“五朵金花”的,怕是等散户接盘后镰刀就挥下来了。
真想布局这个赛道,不如看看这些企业实际落地了多少数据交易合同,比如东方国信去年5亿合同里多少是数据确权服务。
数据资产化确实是趋势,但绝对慢生意。
企业数据从清洗到确权动辄半年,三维天地给一个客户做数据治理方案平均收200万,但实施周期要十个月。
指望这个概念短期爆炒的,建议看看网信办2023年12月发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十三条明确禁止变相ICO。
清醒点吧,别被新瓶装旧酒割了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