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低价旅游的陷阱!

· 快讯

“导游带团,不是带路,是带‘坑’?”

2025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一口气公布了16个“导游诱骗购物”典型案例,光是看这些名字,就让人火冒三丈。

你有没有想过,一次说好“低价游”的旅行,最后却成了“高价购”?

这事儿,可不是光在某个小城市上演。全国多地都“中招”了,光是2025年上半年,全国就查了1600多起相关案件,执法人员出动了14.2万人次。数据一出来,网友直呼:“这哪是旅游?这是‘掏钱’!”

先说个最典型的——

2024年7月,北京叶子国际旅行社派导游明某带团去“北京三日游”,说好是低价团,结果一上车,导游就开始“表演”了。他跟游客说:“咱们路上有个‘特殊服务’,女孩给你介绍,你买块玉,她就给你安排。”这话一出,游客懵了,心想:“这哪是旅游?这是‘开盲盒’?”

结果呢?游客一紧张,怕得罪人,就乖乖掏钱买了玉。明某因此被罚了2000块,导游证被扣了30天,旅行社也被罚了3万块,还被责令停业一个月。

这事儿听起来像是“江湖骗术”,但其实,它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旅游陷阱”——低价团。你以为是“捡便宜”,其实是“被坑钱”。

导游们之所以敢这么干,原因很简单:钱好赚,风险低。

你看,像郴州的李某某,带团卖土特产,卖不出去就对游客发脾气;新疆的马某某,偷偷收回扣,玩“灰色操作”;还有明某,直接拿“特殊服务”当诱饵,把游客忽悠得团团转。

这哪是导游?分明是“导游刺客”!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导游敢这么明目张胆?”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游客太“好骗”。很多人图便宜,一听说“低价游”,立马就上钩,根本没想清楚“低价”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正所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你真的以为,去北京三日游只要几百块,就能玩得尽兴?那不是旅游,是“被收割”。

这些导游,就是抓住了游客“贪小便宜”的心理,把“旅游”变成了“购物秀”。

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些旅行社为了赚钱,连导游都“培训”成了‘销售员’。你以为你是在旅游,其实你是在“被推销”。

现在,文化和旅游部已经出手整治,但光靠“查案”还不够,关键还是得让游客自己‘长点心’。

下次你看到“低价游”,别急着报名,先问一句:“这团到底在卖什么?”

旅游本该是放松心情、开阔眼界的事,不该变成“掏钱”的游戏。

别让“低价”成了“高价”的借口,别让“导游”成了“骗导”。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你买了什么,而在于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别让一次旅行,成了你最“后悔”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