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本事白嫖AI,三小时做的小游戏9天赚12万

· 快讯

“辛辛苦苦干十年,不如 AI 三小时轻松赚!” 近期,一则 “开发者借助 AI,三天完成游戏制作,九天入账 12 万” 的消息在朋友圈疯传。令人更为咋舌的是,这位 “卷王” 开发者在整个过程中仅编写了 47 行代码,其余工作几乎全由 ChatGPT、Midjourney 等 AI 工具自动完成。网友们纷纷感慨:“难道 AI 要把我们最后一口饭都抢走了?” 这场看似科技与人类的 “较量” 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惊人的盈利秘密?

AI 游戏暴利模式大揭秘:如同 “拼乐高” 般简单

开发者 @CodeMaster(化名)展示的后台数据显示,其太空题材小游戏《星际矿工》在 Steam 平台上线短短 9 天,销量就突破 2300 份,营收超过 12 万元。而游戏的开发过程更是令人惊叹:

角色设计:在 Midjourney 中输入 “赛博矿工 + 机械臂 + 未来感”,短短 5 分钟便生成 30 套设计方案。

剧情脚本:ChatGPT 轻松编写出 “地球能源危机,矿工火星求生” 的完整故事线。

代码编写:GitHub Copilot 自动填充 90% 的基础代码,程序员仅需对核心逻辑进行微调。

特效音效:Mubert 一键生成电子摇滚背景音乐,Runway ML 则负责制作爆炸等动画效果。

有业内人士透露:“以往 10 人团队耗时 3 个月的工作量,如今借助 AI,开发者能轻松惬意地完成。而且这类 AI 游戏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卖出 100 份就是纯利润。”

AI 游戏淘金热中的三类赢家

在这股 AI 游戏淘金热潮中,有三类人正赚得盆满钵满:

流量贩子:专注 “短平快” 小游戏

利用 Steam 的 “抢先体验” 机制,推出半成品游戏来圈钱。

在抖音直播游戏开发过程,凭借新奇内容涨粉,然后导流卖课。

典型案例是《AI 修仙模拟器》,该游戏在 30 天内吸金 80 万,但其实际可玩内容流程仅 3 小时。

套利黑客:批量复制爆款模板

抓取《羊了个羊》《合成大西瓜》等热门游戏的数据,用于训练 AI。

简单换皮后生成《猪了个猪》《拆分小草莓》等山寨游戏。某工作室依靠 20 套这样的模板,月收入高达 200 万,玩家吐槽:“连广告位都是 AI 生成的!”

韭菜大师:199 元传授 “AI 暴富” 秘籍

在知乎、小红书等平台大量发布 “小白速成攻略”。

卖课群里暗藏陷阱,学员需额外购买所谓的 “独家 AI 工具”。有受害者诉苦:“花了 5888 元,结果买到的都是百度上能搜到的提示词。”

繁华背后的危机:看似蓝海实则血海

尽管 AI 游戏造富神话不断,但背后实则危机四伏:

平台管控:Steam 已下架 400 多款 AI 游戏,并改变审核规则,要求开发者 “自证原创性”。

版权风险:某开发者利用 AI 制作《宝可梦》同人游戏,被任天堂索赔 300 万美元。市场抵制:玩家对 AI 游戏的评分低至 2.1 分,“AI 罐头游戏” 这一标签遭到玩家抵制。技术陷阱:所谓的 “全自动开发” 仍需要程序员处理各种 BUG,毫无经验的小白盲目入场往往血本无归。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真正在这场热潮中获利丰厚的是 “卖铲人”,即 AI 工具提供商:ChatGPT 插件商店的日活暴涨 300%;Midjourney 企业版年费涨至 6 万元;某 “AI 游戏引擎” 培训课 7 天营收突破千万。

AI 游戏,革命还是骗局?

这场 AI 游戏热潮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支持派

“工地搬砖累死累活,还不如用 AI 做游戏!我花 3 天做的丧尸游戏,赚的钱相当于 2 个月工资!”(附收益截图)“AI 让教育更公平!山区孩子借助 AI 也有了逆袭的机会!”“建议把 AI 纳入中小学课程,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反对派“这些 AI 游戏全是电子垃圾!Steam 早晚会变成垃圾场!”“应该查查税务!这些‘三无产品’有没有开发票?”“小心新型诈骗!我表弟贷款学 AI 开发,现在只能送外卖还债。”清醒党“现在盲目进入这个领域就是当韭菜,人家早就用 AI 批量生产卖课内容了!”“你觉得能赚钱的暴利赛道,早就被培训机构做成 PPT 来割韭菜了。”“记住,所有看似轻易得到的好处,其实都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当 AI 不断刷新创富速度时,普通人更应保持冷静。这究竟是技术带来的平等机遇,还是资本设下的新陷阱?正如一位资深游戏从业者所说:“当年页游火爆,大家都跟风做换皮游戏;后来区块链热门,全民炒币;如今 AI 盛行,到处都是‘提示词工程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是包装越来越高科技。” 或许,在这场 AI 游戏狂欢中,我们最该警惕的不是 AI 取代人类,而是被人性中的贪婪与浮躁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