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I会让教师失业吗?李晨曦:良币驱逐劣币,教育需进化

· 快讯

在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的校园里,一组搭载8块h100显卡的服务器正悄然运转。这个被命名为“石门星辰”的AI教育系统,是全国首个在高中实现完整版DeepSeek 671B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的案例。

“早上老师提需求,下午AI上线功能,晚上学生反馈效果,第二天就能优化升级。”“石门星辰”系统布局者李晨曦这样描述系统的迭代速度。

这位石门中学2018届毕业生带领的99、00后团队,用“超高速响应”打破了教育科技产品平均6周的更新周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李晨曦,看看他是如何抢先布局,开启“AI+教育”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01

李晨曦观点解读

晨曦科技创始人、“石门星辰”系统布局者李晨曦认为这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AI在各行各业设定了一条基准线,基准线以下生产价值有限,它会倒逼人们拥抱科技,推动各行业包括教育行业的进化和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AI能辅助教师从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精力专注于个性化教学与创新教研。

并且在客观条件下,每位老师面对众多学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而配合人工智能,老师相当于多了一个数字化身,更有余力去辅导学生。

1.“良币驱逐劣币”概念阐释

“良币驱逐劣币”与传统的“劣币驱逐良币”相反。“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在两种货币同时存在并合法通行时,价值较低的货币会逐渐挤压价值更高的货币,最终将其排挤出市场,成为唯一存在并合法通行的货币。而“良币驱逐劣币”意思是良好的货币将相对劣质的货币排挤出市场,使自身成为唯一通行的合法货币,前提条件是市场完全自由,又被称作反格雷欣法则。

2.李晨曦观点中“良币驱逐劣币”在教育领域的含义

李晨曦提到“良币驱逐劣币,教育需进化”,说得激进一点,是认为科技倒逼进步,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

AI在各行各业画了一条基准线,基准线以下的生产价值是有限的,这促使教育行业不断拥抱科技,走到这条线之上,从而推进教育行业的进化和发展。

在教育场景下,“良币”可以理解为积极拥抱科技、能充分利用科技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创新精神和高教学价值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以及教育从业者;“劣币”则是那些因循守旧、不适应科技发展趋势、教学价值有限的教育方式、理念和从业者。随着科技发展,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方式将逐渐取代劣质的部分,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变革。

3.教育进化的可能方向

借助AI等先进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例如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风格、知识掌握程度等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还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在线模拟等技术,让学生获得更丰富、更真实的学习体验。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科技工具辅助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可能会逐渐向多元化评价转变。结合AI技术,可以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如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02

其他视角看法

部分工作被取代趋势

从一些普遍观点来看,“AI +”时代教师的部分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这是不可抵挡的潮流。

例如批改作业、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等,批改作业已有被机器人取代的趋势,而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未来也会由大数据完成,不再需要教师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

教师不可替代性

创造性劳动:备课中的设计教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选择学法和教法,这属于创造性劳动,机器人很难替代。这里强调的是真正具有创造性的设计,而非抄写教案,抄写教案是容易被取代的。

情感交流与育人:教书和育人是有机整体,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需要通过感情交流达到育人目的,而机器人没有感情,不能进行感情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学科知识渗透育人,还能通过班级建设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体验情感,这些是AI难以做到的。

特殊学生教育:教师职业对情感付出要求极高,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用爱去感化特殊学生个体,这是无法用其他方式替代的。

教育管理职能:学校教育体制决定了教师作为管理职能的不可替代性,不能打乱教育程序和违背教育规律,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职业,教育将难以想象。

03

未来展望

短期内,AI教育可能会加剧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但长远来看,AI教育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

李晨曦所在团队也在努力将人工智能的基础使用课程推广到偏远地区,以缩小教育资源差距。

对于教师群体来说,虽然不会整体失业,但科技越发达,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那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