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市场预测:美元持续走弱,非美货币集体反攻

· 头条

外汇市场风云突变,美元指数跌破97大关,创下2022年2月以来的新低,单日跌幅一度达到0.72%。与此同时,欧元、日元、英镑等非美货币全面反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强势升破7.16关口,创下逾7个月新高。这场突如其来的汇率风暴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济逻辑?

未来外汇市场又将如何演绎?

美元为何突然"崩了"?

美元的暴跌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首先,美国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弱是导致美元走软的"罪魁祸首"。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实际GDP经第三次修正后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5%,低于前值的萎缩0.2%。更令人担忧的是,摩根大通在最新中期展望中直接将2025年美国GDP增速预期从2%大幅下调至1.3%,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政府正在升级的关税政策。

这些关税不仅增加进口成本、推高物价,还可能引发滞胀(经济停滞+物价高涨)现象,令美国经济面临双重压力。

其次,美元的传统避险功能正在被削弱。

瑞银财富管理部门最新报告指出,过去无论发生战争、金融危机、地缘冲突,全球资金都会涌向美元。

但现在,更多国家开始增持黄金、去美元化,分散风险。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各国央行大幅买入黄金,正是对美元前景缺乏信心的表现。

中国央行更是自去年11月重启增持以来,已连续7个月增持黄金,2025年5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达到7383万盎司,较上月增加6万盎司。

第三,市场结构性调整也在削弱美元地位。

根据美国存管信托与清算公司(DTCC)披露的数据,今年前五个月,全球外汇期权市场中约15%至30%的美元相关合约交易转移至欧元。这说明国际交易员正在用欧元替代美元作为新的避险和对冲工具,美元避险货币的角色正在被动摇。

此外,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减持了约1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仓量降至1.04万亿美元,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种"去美元化"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非美货币集体狂欢背后的隐患

在美元下跌的背景下,非美货币确实迎来了一波上涨潮。

6月26日,日元兑美元上涨近1%,英镑、欧元、韩元分别上涨0.7%,澳元也涨了0.55%。

其中,新台币表现尤为亮眼,今年以来已累计升值超12%,创下1980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然而,看似风光的背后实则隐患不少。

以中国台湾为例,近期有大量海外资金涌入,左手买台股、右手敲进反向ETF。这类操作的目的是规避股市风险,同时押注新台币升值获利。中国台湾"中央银行"副总裁严宗大已经表态,早在2020年就和金管会约定,外资持有反向ETF占比不得超过30%,一旦查到疑似炒汇操作,就会强制要求资金汇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外资持有台湾最大反向股票ETF的份额已激增至9.147亿股,是年初的90倍。这种短线热钱炒汇行为,既容易扰乱汇率稳定,又会威胁到台湾地区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经营环境。

非美货币内部也存在明显分化。

据路透社调查,投资者近期大幅减少了泰铢的多头仓位,反而不断增加对印度卢比的空头押注,对菲律宾比索的态度也从看多转为看空。

这说明虽然美元在贬值,但非美货币之间也在经历此消彼长,资金在不同货币之间频繁调仓,局势依然复杂。

人民币强势升值,背后有何玄机?

在非美货币普涨的浪潮中,人民币的表现尤为抢眼。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于在岸和离岸市场双双升破7.16关口。

6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先后升破7.17和7.16关口,盘中最高升至7.1565,创下去年11月中旬以来的新高。16时30分,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日间收盘报7.1684,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9个基点,收盘价同样创下2024年11月11日以来的新高。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月26日盘中同样升破7.16关口,盘中最高升至7.1524,同样创下去年11月中旬以来的新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近期人民币汇价走强,一个重要原因是同期美元走弱带来的被动升值效应。特别是伴随中东局势出现缓和迹象,近日美元再度转弱,推动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

除了美元走弱的因素外,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也支撑了人民币的强势表现。

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来支持人民币汇率。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53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36亿美元,升幅为0.11%。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此外,中国央行连续增持黄金也增强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

自去年11月重启增持以来,中国央行已连续7个月增持黄金,这被视为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海外人民币的投资习惯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加速推进。

地缘政治与关税冲突:汇市变数加剧

除了经济基本面因素,地缘政治和美国关税政策正是这场汇率风暴背后的推手。

特朗普日前表态,下周美方将与伊朗会谈,但若伊朗重启核计划,美国将再度打击。

虽然他声称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已结束,但并未松口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中东局势随时可能再起波澜,这对国际油价和新兴市场货币极具影响。

6月26日,国际油价小幅反弹,主要就是受中东局势影响。

对于依赖能源进口的新兴经济体来说,油价上涨将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导致货币承压。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元下跌、非美货币普涨的表面之下,市场对泰铢、印度卢比、菲律宾比索等亚洲货币仍存担忧。

美国关税政策的持续升级也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平均关税已达到18.1%,远高于对其他国家的水平。这些关税不仅增加进口成本、推高物价,还可能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措施,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在这种背景下,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加。

未来外汇市场走势预测

综合当前各种因素,我们可以对未来的外汇市场走势做出以下预测:

美元将继续承压下行: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前景不明、美联储政策转向等因素都将限制美元的上涨空间。特别是如果美国继续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元指数可能继续向95关口试探,不排除跌破的可能性。

欧元有望保持强势:欧元区经济相对稳健,加上欧元正在取代美元成为新的避险货币,欧元有望保持强势。不过,欧元区内部的政治分歧和经济差异仍可能限制欧元的上涨空间。

人民币将保持基本稳定:在美元走弱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可能继续小幅升值,但中国政府不太可能允许人民币过快升值影响出口竞争力。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7.0-7.2区间内波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兴市场货币分化加剧:资源出口国货币如澳元、加元可能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依赖能源进口的新兴市场货币可能面临更大压力。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各国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变化。

加密货币地位提升:随着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兴起,人们可以在比特币平台或其他全球付款平台上灵活转移资金而不需要多国法律的协议。这将对美元作为基准货币的地位构成挑战。未来外汇市场可能呈现美元、欧元、加密货币三足鼎立的格局。

投资者应对策略

面对动荡的外汇市场,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关注宏观经济数据:美国GDP、通胀、就业等数据将直接影响美联储政策预期和美元走势。中国、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也将影响各自货币的强弱。

二、把握技术分析信号:外汇市场波动加剧,技术分析的重要性凸显。移动平均线、布林带、相对强弱指数等工具可以帮助识别趋势和拐点。

三、采用适当交易策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交易策略。趋势追踪策略适合跟随大方向,逆势交易策略适合捕捉短期反转机会,动量策略适合追逐强势货币,区间交易策略适合横盘整理阶段。

四、分散投资组合: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适当分散货币种类和投资期限,可以降低单一货币波动带来的风险。

五、关注地缘政治风险:中东局势、中美贸易关系、欧洲政治等都将影响外汇市场。建立地缘政治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六、保持适度杠杆:外汇市场波动加大,适度降低杠杆比例可以减少潜在的损失。一般建议杠杆比例不超过5倍。

七、持续学习与适应:外汇市场变化迅速,保持学习态度,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才能在变化中把握机会。

总之,今日外汇市场风云突变,美元走弱、非美货币反攻成为主旋律。

但表面的热闹之下,暗流涌动,风险与机遇并存。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理性分析,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才能在这场大冒险中获得胜利。正如外汇市场就像一场大冒险,欧元/美元汇率像是快速的过山车,澳元/美元汇率则像是慢慢的摇摆船,而人民币汇率则像是稳稳的旋转木马。投资者只需抓住机会,勇往直前,就能在这场大冒险中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