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行所谓”稳定币”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 头条

看不见的硝烟,中美金融战争!

美国推动稳定币立法的本质逻辑,是借技术革新之名重构美元霸权体系,同时缓解其日益严峻的国债危机。而中国若在缺乏主权保障机制下跟进,存在丧失铸币权风险,但通过差异化策略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突破。

 ⭐ 一、美国推动稳定币的核心逻辑:债务货币化与美元霸权延伸

1. ** 美债危机的技术性转嫁**  

   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2025年需偿付本息高达9万亿美元。稳定币法案(如《GENIUS Act》)强制要求稳定币发行方100%持有美元或短期美债作为储备,实质是将加密市场扩张转化为美债“接盘渠道”。当前稳定币持有近2000亿美元美债(占美债总量0.5%),若按花旗预测2030年规模达3.7万亿美元,其美债持仓将超1.2万亿美元,相当于为美债堰塞湖开辟新泄洪通道。

2. ** 美元霸权的链上重构**  

   - **支付体系替代**:95%的稳定币锚定美元,在SWIFT体系外构建“影子美元网络”,使美元通过区块链渗透至传统银行未覆盖的15亿人群。跨境支付成本降低70%,结算时间从T+2缩短至实时。  

   - **数字铸币税扩张**:每发行1美元稳定币需购买1美元美债,形成“美元→稳定币→全球流通→美债回流”闭环。这既扩大美元使用半径,又通过链上交易为美国征收新型数字铸币税。

3. ** 金融权力从银行向科技巨头转移**  

   传统银行因利率波动易爆发系统性风险(如硅谷银行事件),而稳定币发行方直接锚定美债,规避银行中介。亚马逊、Meta等科技巨头借用户基础和场景优势(如WhatsApp整合支付),抢占跨境支付市场。2024年稳定币交易量达27.6万亿美元,已超越Visa和Mastercard总和。

⚠️ 二、中国跟进稳定币的铸币权风险:美元化陷阱与主权侵蚀

1. ** 丧失货币主权的双重路径**  

   - **资产锚定失控**:若中国允许发行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如USDT),相当于将人民币部分定价权让渡给美联储。用户持有美元稳定币越多,人民币在跨境场景中被边缘化风险越高。  

   - **监管权限旁落**:美国《GENIUS Act》要求境外稳定币符合美国标准,否则禁止流通。这意味着中国若发展自主稳定币,可能面临长臂管辖与制裁威胁。

2. ** 金融安全的现实威胁**  

   - **资本外逃通道**:成都警方曾破获涉案138亿元的USDT非法外汇结算案,暴露稳定币对资本管制的穿透性。  

   - **系统性风险传导**:2022年TerraUSD崩盘导致400亿美元蒸发,若类似风险发生在人民币稳定币,将直接冲击国内金融稳定。

3. ** 与数字人民币的定位冲突**  

   央行数字货币(e-CNY)以国家信用背书,强调“可控匿名”与监管合规;而稳定币私营发行机制天然规避央行监控。二者在底层逻辑上互斥,若并行发展将削弱数字人民币主权权威。

️ 三、中国的破局之道:离岸试验与主权数字货币突围

李扬提出的“双轨战略”最具可行性:**在岸严防美元化,离岸推动人民币稳定币创新**。具体路径包括:

1. ** 香港离岸试验田的防火墙作用**  

   - 香港《稳定币条例》允许挂钩港元、美元、人民币,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如蚂蚁集团计划申请的JD-HKD)提供合规出口。  

   - 通过“监管沙盒”隔离风险:要求稳定币发行方100%储备资产托管于中资银行,并禁止利息支付防止影子银行化。

2. ** 数字人民币的实体经济锚定**  

   - **场景深耕**:在雄安新区试点“区块链+数字人民币”供应链融资(“数币贷”规模近亿元),从消费端向大宗贸易、跨境结算延伸。  

   - **多边合作**:加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与泰国、阿联酋等国测试跨境实时结算,成本降至传统系统1/10。

3. ** 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弯道超车**  

   推动房企、城投公司以应收账款发行“企业信用稳定币”,由银行提供储备托管。例如某房企试点用1.2亿元应收账款发行链上凭证,解决中小供应商融资难题。这既避免直接锚定美元,又将稳定币技术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工具。

四、结论:技术中立性背后的主权博弈

美国的稳定币本质是**美元霸权在数字时代的“链上中继站”**,通过私营机构实现美债消化与全球支付控制。对中国而言,盲目跟进将导致铸币权实质让渡,但完全排斥可能错失金融技术革新机遇。

关键破局点在于:  

✅ **严格切割在岸与离岸市场**——内地坚守数字人民币主权货币定位,香港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 **绑定实体经济需求**——通过RWA代币化将稳定币技术转化为供应链金融工具,避免空转套利;  

✅ **主导多边数字货币联盟**——借助mBridge等基础设施,推动人民币成为区域结算锚货币。

货币主权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国家博弈能力的体现。稳定棋局中,中国需以技术为盾、制度为矛,在美元体系裂缝中重塑人民币的链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