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通过稳定币巩固美元霸权是镜花水月

· 头条

中国网7月18日讯 (记者 白璐)近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活动上,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于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下的外汇市场进行了分析研判,他指出,今年以来,我国民间部门首次由对外净负债转为对外净资产,意味着今年很可能是中国迈向准成熟净债权国的起点。同时,他还就美元储备、稳定币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国网记者的提问。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

·短期内关税政策对美经济造成的冲击大于对中国的冲击

管涛在发言当中介绍,202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进入了调整期,对美元一度走弱。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极限施压,很多人认为人民币会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然而人民币非但没有贬值,反而略有升值,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创下了8个月以来的新高。管涛表示,汇率企稳是市场信心回暖的表现,同时反过来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从美元方面来看,管涛指出,特朗普上台后并没有出台美国民众所期待的利好政策,无论是“对等关税”还是驱逐移民、政府改革等举措都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加强了大家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预判,导致美国二季度经常性出现股债汇“三杀”。而特朗普多次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责令其降息的做法则影响了美联储的独立性与美元的国际信用。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政府债务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于今年5月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不久前通过的“大而美”法案或将在短期内进一步推高美国政府债务,引发了公众对于美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其结果是美元指数于今年上半年下跌10.8%,创下自1973年以来的最差表现。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合组织(OECD)对于世界、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及其变化来看,管涛认为,短期内关税政策对于美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大于对中国的冲击。

·稳定币对于巩固美元霸权的帮助非常有限

根据定义,稳定币是一种锚定真实资产的数字货币,在价格剧烈波动的加密市场中发挥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功能。不久前,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制定了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监管规则,标志着稳定币正式登上美国金融的舞台,随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关于稳定币的热议。目前,美国多家大型银行正积极推进稳定币发行计划,押注美国将出台更友好的加密货币监管政策。

那么稳定币有可能替代主权货币吗?美国能否依托稳定币巩固金融霸权?人民币国际化如何在其中寻找机遇?管涛就上述问题回答了中国网记者的提问。

管涛告诉中国网记者,稳定币是对现有国际支付体系的补充。目前全球99%的稳定币都与美元绑定。而美国出台的相关监管规定核心是通过中心化的监管来收编私人发行货币的行为规范。绑定法定货币资产等要求也限制了稳定币的货币创造与发行功能。因此,管涛认为稳定币大概率不会取代主权货币。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元稳定币的发行要求1:1绑定美元资产,这可能会形成‘美元-美元稳定币-美债’这样一个新的美元循环体系,从而巩固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我觉得这是镜花水月。”管涛说。首先,他认为,稳定币绑定美元的逻辑是稳定币借用美元信用,而非加强美元信用;其次,美国就稳定币监管立法后,监管成本的上升可能反而会削减美元稳定币的市场份额。此外,尽管稳定币在全球热度上升,但各国央行大概率不会发行美元稳定币,也就不会增加美元资产的外汇储备,而储备份额才是衡量一种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指标。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管涛指出,中国一直是新兴支付技术探索的先行者。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探索数字货币。目前,央行数字货币已经采用了稳定币所使用的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只是路径不太一样。此外,我国央行还参与了由国际清算银行牵头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该项目可以使数字人民币运用于跨境支付场景当中。管涛认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研发数字人民币过程中积累的优势和经验,与此同时,拓宽应用场景,拥抱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