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晚,受疫情影响推迟的“3·15”晚会正式播出,晚会上知名品牌集体翻车,一系列违法违规的操作被曝光。
这份名单,涉及食品行业、纺织行业、汽车行业、教育行业,简直是“承包”了我们的吃穿住行。用过期面包做汉堡的汉堡王,养海参投放敌敌畏的养殖户,以及旧袜子旧内衣不经消毒制作毛巾的生产企业等等,让人不禁感叹“为了钱,什么都干得出来”。
有人说,哪天没有这种新闻了才真好;也有人说希望天天有这种新闻,一是敦促整改,二是可以帮助消费者排雷。
虽然这份名单上没有一家是葡萄酒行业的公司,但葡萄酒行业的“雷”可不少。
01.改等级改信息 造假酒标“攀高枝”
上榜名单:Elouan、Les Notables de Maucaillou、Vincent Lataste
前有青岛即墨无良商家以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今有纳帕酒厂非AVA酒款冒充AVA。有人一生奋斗最终依旧在底层挣扎,人家改个酒标就攀上了“高枝”,瞬间身价翻番。
最近曝光的纳帕酒厂Copper Cane LLC,从俄勒冈州收来酿酒葡萄运回加州加工,人家就敢在酒标上标注AVA,也不知道是谁给的勇气。
酒标造假的操作也不是这家酒厂的“原创”,波尔多酒商Les Notables de Maucaillou也干过这事。一款明明酿酒葡萄不是来自Château Maucaillou葡萄园的酒,却在酒标上标注的Château Maucaillou,真是好一招移花接木。
前波尔多精品葡萄酒联盟(the Féderation des Grands Vins de Bordeaux)主席Hervé Grandeau还在自家的一款标注AOC的葡萄酒中,混入了AOC和VDT级别的酒液。俗话说高处不胜寒,看来这高处也不胜利益。
02.挂羊头卖狗肉 真瓶内竟灌假酒
提起假酒,国内酒圈的人都恨铁不成钢,国内那些优质葡萄酒还没传千里,造假的坏消息就出了国门,但这造假的事,其实每个国家都一样。
7月初,意大利警方就捣毁了本国一个葡萄酒造假组织。也是老造假人了,采用的是真瓶灌假酒的操作。先从餐馆收集优质意大利葡萄酒的空瓶,再从网上购买不同来源的廉价葡萄酒装进这些瓶中,最终通过线上渠道以更高的价格进行出售,起码要卖1000欧元。
碰到收名庄酒空酒瓶的,咱还是长点心吧,可别干那助纣为虐的事。
03.李鬼扮李逵 山寨酒糖酒会被抓包
上榜名单:骊龙公司圣卡罗起泡葡萄酒、落花露浓起泡葡萄酒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葡萄酒也一样,一旦出名了,就成了山寨的目标。有的山寨喜欢玩“谐音梗”,取个读音或笔画差不多的名字,比如某斐;有的喜欢当“搬运工”,把人家酒标的包装一股脑儿的抄过来,比如骊龙公司生产的圣卡罗起泡葡萄酒、落花露浓起泡葡萄酒,就把香奈(J.P.CHENET)冰爽系列的包装与设计元素都抄了。
正版香奈
但装的再像,也不是真的。酒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于是就有了一出糖酒会现场被抓包的戏码。
04.酒庄欠薪踢皮球
上榜名单:Ningxia JiaNuo集团、Double Seven
力推酒庄上央视,豪掷1.18亿冠名《舌尖3》,就是这么一家在我等眼中“不差钱”的大集团,干起了欠薪的事。
Ningxia JiaNuo集团,何许人也?法国柏阁酒庄持有者。6月17日,集团被爆出拖欠酒庄员工薪资达5月之久,甚至仅凭一封中文邮件解雇三位法国雇工。
曾经豪掷千金为君打名声,如今竟连薪资都不愿发,这一天翻地覆的转变,不由让人心生感叹。
△法国农食民主工联在酒庄与雇员了解情况。 图片来源:FTV
也不知贵司是人事岗位缺人呢还是财务岗位缺人呢?
另一家是新西兰马尔堡的葡萄栽培劳务承包公司Double Seven,老板还是个华人,但显然这位华人老板没有继承咱中华儿女勤劳友善的优良品质。2019年1月,这家公司被爆出一系列剥削移民的操作,包括未向104名员工提供就业协议,未向21名雇员支付最低工资,未支付21名工人的休假津贴等。最终被新西兰雇佣关系署处罚14万纽币。
想来您也是个移民,相煎何太急呢。
05.甜度不够糖来凑 名庄一朝跌神坛
上榜名单:Yealands、 皇家路邑士、百利威、芭娜娜、蟠桃宴、驼龙、金葡庄园、阿尔金、琴露、园林、民贺、999、雪兰山、双喜
一款好的葡萄酒讲的是平衡,其中就要求酸度和甜度要达到平衡。那么甜度不够怎么办?有的酒庄就想出了加糖的操作,说的就是新西兰Yealands,从名庄到跌落神坛只用了5年。
有点葡萄酒常识的人都知道,欧盟是禁止在葡萄酒或者待发酵的葡萄汁中加糖的。然而Yealands却在2018年被爆出在出口到欧盟的葡萄酒中加糖,并且还伪造出口文件,隐瞒加糖。
加糖这事国内的葡萄酒品牌可也干的不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14年1月~2019年7月对葡萄酒质量抽检中,在120批次不合格葡萄酒里,34批次检出甜味剂。含量范围从0.2mg/kg~1100mg/kg,包括皇家路邑士、百利威、芭娜娜、蟠桃宴、驼龙、金葡庄园、阿尔金、琴露、园林、民贺、999、雪兰山、双喜等品牌。
06.多次售假被指控 老字号除了老还剩啥
上榜名单:Acker拍卖行
Acker是美国最古老的葡萄酒商店,是美国葡萄酒界不折不扣的老字号。俗语云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个老字号当初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如今就被售假绯闻给丢了。
上个月,律师出身的葡萄酒爱好者Don Cornwell实名举报了Acker名酒拍卖行Acker及其控制人John Kapon,称其计划在香港出售一瓶1924年份的罗曼尼·康帝是假的。
Don Cornwell表示他总共给John Kapon和Acker拍卖行发过三封电子邮件,告知他们这瓶酒是赝品,并且要求提供酒瓶、瓶底、瓶塞和瓶口的高清图片,但并未收到任何答复。
Acker拍卖行在售假上其实有过前科,还被告了。2012年9月Acker拍卖行在香港举行了一场拍卖会,LVMH指控拍品中有一瓶1947年份的库克珍藏香槟(Champagne Krug Collection)是假酒,起诉了Acker后,在2017年官司获得胜利。
07.评委参赛?庄主非法牟利评级遭质疑
上榜名单:Hubert De Bouard、Philippe Casteja
2018年,金钟酒庄Chateau Angelus的庄主Hubert De Bouard和老托特酒庄Chateau Trottevieille的庄主Philippe Casteja,因涉嫌在2012年圣爱美浓 Saint-Emilion评级中,参与制定与2012年圣爱美浓名酒评级有关的新规则,以“非法获取利益”罪名分别被起诉。
左:Philippe Casteja 右:Hubert De Bouard
都说如果无法改变规则,那就改变自己。您们可是创造出了新玩法,如果不合规则,那就重新创造规则。
08.买葡萄酒就有钱赚?一本万利终究本都没
上榜名单:理想家园
假如天上掉馅饼,那一定是你出现了幻觉,或者在做梦。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传销便不攻自破。
2019年,葡萄酒传销组织“理想家园”正式被警方关闭。根据警方公布的信息,该组织通过线上商城,先让投资者以每瓶1000元的价格,购买20瓶葡萄酒,一单2万元。一段时间之后,平台再宣称代替投资者将葡萄酒以23000元的价格卖出去,同时将超过购买金额15%的销售提成(3000元)打到投资者账户。
买东西就有钱赚?商家好傻。
买东西就能有钱赚?投资者好傻。
09.化妆品公司卖葡萄酒 天价产品竟未备案
上榜名单:完美
一款售价8848元的葡萄酒,不是啥列级庄,也不是啥勃艮第特级园,更不是啥膜拜车库酒,它只是一款化妆品公司售卖的葡萄酒。
目前曝光产品已下架
今年1月,完美公司被曝光“半数在销产品未备案”,其中包括三款售价8848元的葡萄酒,分别是德克勒克佳酿红葡萄酒(2009年份)、斯托扬诺夫佳酿红葡萄酒、弗雷佳酿红葡萄酒。
8848元的价格卖了5年,甚至还没有备案。您品,您仔细品。
10.国产酒变法国酒 直播平台割韭菜
扫码价688,今天不要98,两瓶89带回家!你以为是什么品牌酒在挥泪大甩卖,准备捡漏,其实无意间成了被收割的那波韭菜。
2019年12月28日,一篇《这才是真相,别再被骗了》的文章,声称“快手酒仙”李宣卓在直播卖酒时刻意隐瞒、夸大虚假宣传。
如:号称法国原酒进口,但产地却写着山东烟台,是国内灌装酒,成本不到5元;同时,商家提供的国检检验检疫证明模糊不清,日期信息被商家马赛克处理。
除此外,文章还表示,声称扫码价688元的法国XO白兰地,经过三人之间的“讨价还价”,最终变成两瓶XO售价89元,而在淘宝上同厂灌装的XO 在淘宝售价为24瓶368元,平均下来一瓶15元。
恕我直言,直播带货,还是当综艺节目看吧。
写在最后
央视的这份“315”完整名单出来之后,被曝光的企业连夜排队回应,不在名单上的企业松了一口气。
葡萄酒行业也同样未上榜,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